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程備考津梁:
2013高師教程甄選戰記
撰寫此文,旨在為有志報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程的高師大學子提供相關資訊,以作為準備教育學程甄選考試之參考。
本文共分三部份:筆者的備考心得分享、筆者親訪師資培育中心幾位教授的重點整理,以及高師大英語研究所已考取教育學程的優秀同學備考經驗談。
Part I
高師大教育學程甄選戰紀
2013年,高雄師範大學102學年度教育學程甄選原定於7月18日放榜;然而,7月14號筆者瀏覽師資培育中心網頁時,雖仍未見榜單公佈,複試成績已可查詢。輸入准考證號碼與身分證字號後,成績立現 —— 該是寫篇心得文以饗來者同時報恩的時候了!
今年中等學校師資類科教育學程招生名額為144名(分別為大學部錄取101名、研究所錄取43名)。中等教程報名人數,依筆試試場分配表推算,應有252人報考。不過,從試場分配表並無法看出大學生與研究生的人數分布,以總錄取率而言,為5成71。由錄取門檻來看,研究生的最低錄取T分數是53.8425;大學生則為46.0545,若單論研究生組的錄取難度,應遠高於大學部。至於每隔2年招生的國民小學師資類科教育學程,名額為43名,僅47人報考,錄取率超過9成。其最低錄取T分數是44.8555,稍低於中等教程大學部組,更比中等教程研究所組的錄取門檻低了將近10分,考取難度相對低於中等教程。報名資格等細項則詳載於招生簡章中,於此不加支蔓。
再者,此次教程甄選中所謂的T分數,簡言之,即一種為了消除不同閱卷者或面試人員之間的評分差異而設的記分方式,是以等級計,而非以分數計。其將整體考生的平均數設定為50,故T分數高於50者,代表其原始分數高於全體考生的平均分數。以筆者的筆試成績為例,國文為82分、教育常識為75分,換算成T分數後則分別為65.4及65.29,至於是怎麼算出來的,有興趣的同學不妨再另行研究看看,本文不贅述。
以下是102學年度應試考生總體的筆試原始平均數:
教育科目原始平均數:61.98
國文科目原始平均數:67.17
以上原始平均數一律設為T分數50
筆者的筆試成績:
筆者的筆試原始成績 / 筆試T分數
國文:82 / 65.4
教育:75 / 65.29
筆試總T分數:45.736 (國文T X 0.3 + 教育T X 0.4)
102學年度錄取最低T分數:
2013年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程甄選「筆試 + 複試」錄取最低T分數
中等教育學程研究所組:53.8425
中等教育學程大學部組:46.0545
小學教育學程 (不分組):44.8555
筆者的總成績:63.421,正取第3名:
(總成績 = 國文T X 0.3 + 教育T X 0.4 + 口試T X 0.3)
綜合上述,筆者之所以有此機緣作此一分享文,除了尚能上得了檯面的成果外,尤其得力於許多貴人師長、學長姊及同學的寶貴智慧與經驗。否則,實在無此自信,人微言輕,難昭公信。
以下接續教程考試重點之探討。
遴選項目
高師大教程考試的遴選項目,包含筆試與口試,而筆試項目又分為國文與教育常識。
一、筆試重點
1. 國文
國文科的題型分配,近5年來皆以佔分60分的30題選擇題,加上一篇40分的作文為主。
1.1 國文科選擇題
選擇題方面,考試內容主要以高中及大學國文課程的範圍為主,其中又以古文所佔比例稍高。建議有志報考者可從複習一些高中時準備大學升學考試的國文重點下手,同時可選讀幾篇古文觀止裡的文章,尤其應著重古文文意的解釋,兼顧修辭、字形、字音、字義等,這些都是教程考試國文科的主要題型。另外,平時有空,宜多讀成語,瞭解其意,以利搶分。
e.g.
古文釋意:
102 學年度,第26題
歐陽脩在〈醉翁亭記〉中用「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來形容甚麼景象?
(1)山中氣候之變化多端 (2)山間朝暮之晦明變化 (3)山林蟲鳥之靜噪不同 (4)山嵐開合之雲霧繚繞。
答:(2)
修辭:
102 學年度,第18題
以下「」中的字詞,何者不屬於謙詞?
(1)「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諸葛亮〈出師表〉)。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諸葛亮〈出師表〉)。
(3)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性,此則「不佞」之幟也(連橫〈臺灣通史序〉)。
(4)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答:(4)
100 學年度,第29題
新聞記者在播報新聞常說的「他正在做一個○○的動作」(例如:「他正在做一個回家的動作。」)是有語病的句子。此類句子的語病不包括下列何者?
(A)詞性錯誤(B)句法錯誤(C)冗詞贅字(D)文白夾雜
答:(D)
字形:
100 學年度,第3題
下列何者無錯別字?
(A)口蜜腹箭 (B)貴遠見近 (C)發聾振瞶 (D)孺慕春風。
答:(C)
字音:
101 學年度,第19題
下列各選項「 」內的字,讀音錯誤的是:
A.針「砭」時事:ㄅㄧㄢ B.不屈不「撓」:ㄋㄠˊ C.「鷸」蚌相爭:ㄩˋ D.提綱「挈」領:ㄑㄧˋ
答:D
字義:
100 學年度,第19題
下列疊字,何者不能用來形容「水聲」?
(A)淙淙(B)汩汩(C)涓涓(D)潺潺
答:(C)
成語:
101 學年度,第25題
「有時候我們很想力求上進,但是卻忘了鬆開那條代表著我們所有的毛病和缺點的繩子。」這種情形用下列哪一句成語來形容最適切?
A.好行小慧 B.異想天開 C.顧此失彼 D.目不見睫
答:D
選擇題的範圍很廣,在準備上,簡言之,多看多讀而已;然而,幸好許多字詞都是相通的,會在不同的文章裡重複出現,只要平時肯腳踏實地地耕耘,必有所獲!
1.2 國文科作文
作文的準備方面,對於原本國文底子好的同學,建議多在作文上下功夫。以筆者本身為例,由於研究所的課業繁重,加上參與論文發表會、教學工作等雜務纏身;因此,於國文選擇題的準備上並未多所著墨。筆者是在學期末研究所的課業稍稍紓緩後,才於考前三個禮拜時開始準備,密集轟炸。而備考期間著力最甚的,莫過於國文作文。筆者的中文作文曾在高中時拿過文藝獎,而英文作文也曾於大學時以個人的英文散文集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學習成果競賽第一名;是故,在基於本身對文字的敏銳度與建構能力遠遠優於對高中國文的記憶考量下,可以說,所有的重心都擺在國文作文與教育申論題的準備上。
中文作文,就像女孩兒的裙子,不宜短得涵蓋不住主題,亦不可長到失去吸引力。既要點出題旨,也要能增添想像。過於露骨,則不著邊際,會破壞深度;過於保守,又令人讀得喘不過氣,會影響透氣度。
在建構上,簡言之,要朝「鳳頭——豬肚——豹尾」的結構下筆。開頭要盡量鏗鏘有力,緊扣題旨,找出一個切入點,自此尹使,謂之混沌開基;以引言、時事、例證等,由此切入點一筆揮成,像鳳凰展翅般勾遷住閱卷官的目光,以先聲奪人。
e.g.
102 學年度教育學程甄選國文科作文題目:
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生活雖愈趨淆雜繁亂,但愛的火花仍深藏心中不曾熄滅過。即使平日不常表露愛心,在點燃的瞬間,我們仍能猛烈感受到愛的存在。
愛心是人類的天性,不會被泯滅,但必需被喚醒才能展現良善的力量。請以「讓愛共鳴」為題,以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寫出關於發揮愛心的小故事,或你對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期許。
筆者建議:
(1) 切入點、主題
考作文時,首先要仔細審題,辨識題旨,進而才能找出突破考題的切入點。以今年的題目為例,主題為「讓愛共鳴」;主軸在「愛心是人類的天性,不會被泯滅,但必需被喚醒才能展現良善的力量」,並有「親身經歷」、「所見所聞」或「對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期許」等三個選項可供考生作為下筆方向。
基本上,考作文就是考驗講故事與說道理的能力。既不能光講故事而闕漏寓意,也不宜只說道理而失卻援引;最好是理、事相資,兼容並蓄。建議平時可按照個人喜好或依據各類主題,多涉獵一些名言錦句、歷史典故、奇聞軼事與勵志小故事等等,以儲備應考時的支援火力。
名言錦句方面,務求確切信實,引用時絕對要一字不差,當真記不清楚,就用「古人說......」、「俗諺說......」或「常聽人說......」吧!至於歷史典故、奇聞軼事及一些小故事的運用,筆者建議至少需抓緊故事大綱,記好相關的人、事、時、地、物。可於平時盡可能練習用自己的語言將整段故事潤飾成篇。再者,除非備考的時間很充裕,每篇故事都能背得滾瓜爛熟,且本身也具有臨機應變以增刪、改寫原作的能力,否則絕不宜死記故事文本。一來備考時間有限,不容許篇篇熟背,再則也要避免應考時因緊張或不夠熟練而拖垮臨場表現。
例如,倘若主題設在「對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期許」上,則可從社會公益活動之主事者或負責單位所應具備的精神特質、組織制度與具體行動切入;從精神、體制到活動,由內而外,從靜到動,依序論述。同時旁徵博引,融合歷史、典籍、奇聞軼事等資源裡的素材加以編織構築,以期理、事相嵌,這樣的文章呈到閱卷者眼前評分,方能具備最基本的力道。
(2) 組織佈局
在行文的發想與佈局上,可從時間、空間;縱面、橫面等思路加以考量,並務求緊扣題旨,首尾相顧。
時間上,可鎖定所寫主題的過去、現在、未來,或者不刻意強調時間,而以人物的成長、事件的發展、物質的演變、環境的推移等描寫加以突顯所設主題的歷程。例如范蠡經商致富而能三聚三散,廣行公益,終而為後世奉為財神的典故及寓意、范仲淹廣設義田的始末與影響、袁了凡蒙雲谷禪師指點後,對人愛敬存心,對己斷惡修善,而得以改造命運的人生際遇、德蕾莎修女無私奉獻的博愛志業、慈濟基於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而能苦人所苦的慈善動員之機動性與高效率等等。
空間上,可鎖定所寫主題的精神空間、地理空間或以多元空間維次的概念加以描寫。精神空間,可述及個體特質、集體意識與主體性內在心理跟外在環境交互牽引的種種現象與作用。如從「我思」到「我在」之間,尚存在著「價值」、「信念」、「行動」與「永續」等種種形塑愛心之「有力存在」的空間。例如見聞地震消息而引發「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思考,進而順著「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的價值,觸發送愛心到災區的信念,終而透過具體行動,規劃永續經營的相關扶助措施,以實質展現「讓愛共鳴」的個體、群體大愛之「有力存在」。
縱面上,可垂直延伸並串聯可能的素材。例如募集愛心物資,可從媒體、影視明星、影歌迷;官員、師長、學生;企業主、員工及其客戶等在人際關係上有所連結的個人或單位做起。
橫面上,可水平拓展並聯結可能的素材。例如募集愛心物資,可從街頭巷尾的左鄰右舍、學校、政府、各公司行號、各類商店等地著手。
(3) 緊扣題旨,首尾相顧
作文最忌離題,不論說理、敘事皆需緊扣題旨,並且要首尾相顧,如此,架構才完整;內容才圓滿。在第一段點出主題並設下針對該主題所要探討的切入點逐段鋪陳後,最後一段宜綜合各段落的重點並連結第一段的主題,以做出總結全文且呼應第一段的結論段。基本上,結論段就是「更豐富、更圓滿的第一段」。
2. 教育常識
教育常識的題型分配,近年來主要以佔分40分的20題選擇題,加上3題各佔20分的申論題為主。
2.1 教育常識選擇題
選擇題方面,命題範圍甚廣,從教育政策、教育時事、教檢、教甄、師培制度、學術理論到高師師培中心網頁路徑等,都是可能的出題重點。建議先熟讀近5年的考古題,雖然考古題出現的題數往往五根手指頭有找,但幾乎是必出,所以考古題看得越熟越好,多搶一分算一分!
不過,由於教育政策屢屢一夕數變,所以尤其要注意考古題中可能已不符時效的項目,這類考古題必須小心求證。如96學年度選擇題第5題問及,修讀高師教育學程課程者,需於修課期間執行至少20小時的服務學習;然而,102學年度的現行規定卻是40小時,倘若只知死背考古題而不知求證,則應考時極可能糊裡糊塗地深陷險境!這也是何以筆者建議以近5年的考古題為主即可,如欲參考更早的資料,對於可能有時效性爭議的項目,建議避開,或至少確實求證,再行記誦。
本文最後會提供96學年度到101學年度的重點整理,其中不同年度裡重複出現的重點將只保留在較新年份的重點整理中,年份較遠者則略而不提,因此歷時越久的考古題,整理出來的重點也越少,有志報考者不妨搭配歷年考古題加以參閱。
此外,根據師培中心在102學年度教育學程招生甄試說明會的說法,《高雄教育簡訊》中的內容也是命題來源。筆者曾從網路上下載3期《高雄教育簡訊》,但也只大略閱覽了一下標題而已,並未施加任何火力在此刊物上,備考時間較充足的同學或可找來看看。
2.2 教育常識申論題
筆者在準備申論題的過程中,特別針對考古題的命題方向,設定了「霸凌問題」、「雙峰現象」、「班級管理」、「差異化教學」與「多元智能」等議題為主軸,實際參閱相關的碩博士論文,摘要其中的理論與結論後,再以之用自己的語言實地模擬考古題作答。果不期然,應考當天寫起申論題,有如行雲流水,左右逢源,甚至徹底療癒了稍早因答不出過半選擇題時,只能玩猜猜樂的躓踣惴慄。
綜觀歷屆考古題,下列議題曾出現過至少2次:
經師與人師(如何成為一位好老師)
霸凌問題(品德教育)
班級經營(不當管教、如何提升學習動機等)
以下提供申論題的作答事項整理:
格式:組織完整(以條列式回答時,需具前言、內容與結論;以段落式回答時,主題句與結論句要互相呼應)、條列標題要語法對仗(或字數要儘可能整齊劃一)、字體美觀(起碼要工整)
內容:縱橫思考(如前述國文作文的縱面與橫面構思)、時空均衡(同一題的答題內容中,在各項條列重點的著墨上要盡量均勻,字數相仿。並注意時間的掌握,善加分配)、觀點專業(要有理論或專業概念作依據,也可提出自已的創見)
準備申論題最好的做法,就是實際擬出答案,並進行計時模擬測驗,尤其在考前更應訓練寫字的工整性與速度,以徹底掌握作答重點及答題時間。筆試時間共計80分鐘,選擇題最好在15分鐘之內寫好,而申論題;原則上,每題費時以不超過20分鐘為宜。這樣的演練,效驗甚鉅!筆者強烈建議!
綜合上述要點,於此提供2則筆者模擬作答時所親擬的文稿,期以拋磚引玉,好令參閱本文者得以觸發出一些具體方向:
================================================================
經師與人師(如何成為一位好老師)
從事教職者,除了當一名傳授知識、教導技能的經師外,更要志於成為一位因材施教、啟蒙潛能的人師,同時顧及下列四個層面:
一、和光同塵,善巧方便。
理解學生的觀點,懂得學生的心理,並藉以循循善誘,導正或獎腋學子。如此拉近師生距離,更有利於教學。
二、因勢利導,成人之美。
B. F. Skinner 的增強理論與行為塑造觀點指出,增強作用有其效應,為避免負面的不當影響,應善用正增強取代負增強。即便在施行處罰時,也應採取支持性處罰,協助其改過,而非威脅性處罰以嚴懲其行為。如此幫助學生成就,更有利於教化。
三、關懷所缺,提供協助。
了解學生各方面的缺漏與不足,或悉心指導;或膚慰鼓勵;或募資助學,盡所能扶助學子。如此,學生才能安心向學,無所顧忌。
四、直心教誨,和諧溝通。
Haim Ginott 倡導「和諧溝通」,主張以和諧真誠的溝通,理性而有效地傳達信息,以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促進正向的學習效果。好教師的溝通應是善解的、情緒控管良好的,避免貼標籤或否定、譏諷學生。如此才不致「言者諄諄,聽者緲緲」。
若能綜合上述,兼備同理心、真誠心、愛心和耐心,方能圓滿地作育英才。此良師之所以可貴、可敬!
(筆者手寫約21分鐘完成)
霸凌問題(品德教育)
霸凌行為,乃係價值觀念之歧誤,而致言語造作之偏差。
青少年心念之良窳根源自家庭,行為之偏差顯現在學校,而觸法之憾事則惡化於社會。
因此,霸凌的防範與因應,須透過家庭、學校與政府,搭建起層層互聯的安全平台,並結合教育、警政及司法,構築出環環相扣的支援網絡。其落實大致可分兩個層面:
一、教育面
(一) 經典教育:宏揚傳統文化的價值。如弟子規所言:「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自童蒙養正時期即受持有利於品德、仁愛的經典,以期「汎愛眾,而親人」。
(二) 人文教育:培養人文關懷的精神。引導學子體驗慈善薰陶,根植服務學習,以期「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三) 法治教育:推動法治觀念的強化。充實學子的法律素養,認識社會規範,以期「知所進退,有守有為」。
二、制度面
(一) 訂定教室常規。
(二) 組織例行巡防。
(三) 設置通報窗口。
(四) 成立專責團隊。
(五) 建構輔導機制。
若能綜合上述,做好預防、處理、善後、追蹤等環節,則於霸凌防治,裨益甚鉅!
(筆者手寫約19分鐘完成)
最後,試題是活的,會變!臨場時要能靈活變通,針對當天的題目,融合考前所準備好的素材加以適度彙整、剪裁、編排,並善加修飾。絕不能光只會生吞、硬搬所背重點!
================================================================
二、口試重點
高師的教程口試共計10分鐘(包含進、退場時間),每個時段同時有2名考生入場,並由2位面試官進行發問。
筆者口試紀實
1. 自我介紹(同時針對應試者自述的內容發問,有些問題稍有點話家常的性質,或許旨在幫助考生舒緩緊張的情緒)
2. 工作經驗與報考教程的緣由(順著自我介紹的內容而提問)
3. 對於日後在教育學程課程的衝刺上,有何準備或想法?
4. 對於現今國中的教學現場有何觀察與想法?
以上是面試官在口試時對筆者與另一位同學的提問,當中還閒談了幾句。
進場之前,筆者即已和同場應試的同學溝通好兩人作答的先後順序。由於筆者筆試成績較為理想,所以商談由另一位同學優先作答。
進場後,面試官一見到筆者手裡捧著獎狀,立即表示可先呈上獎狀供其審閱,隨後即展開面試,過程順利流暢。
筆者針對面試重點,親訪師培中心教授後的心得建議:
1. 面試是否有客觀的評分標準?
訪後心得:見仁見智!穩扎穩打,保守為宜。
2. 考生應注意哪些事項?
訪後心得:
a. 衣著整潔、注意禮貌、表達流暢。
b. 回答時間勿過於簡短,但應以不超過1.5分鐘為宜,一來別因長篇大論而影響到同場考生的作答時間,再則也可給予面試官更多機會發問,發問的題數越多,分數就越客觀、穩定。
3. 得獎事蹟可於面試時提及嗎?
訪後心得:自介時可提出與教學或專業領域相關之得獎事蹟,有加分效果。
終極建言
關於教程的面試,例如當面試官問及對於12年國教的看法時,寧可保守,不宜創新,且切忌批判!
依筆者的親身經歷,面對教育系所背景的面試官時,絕對要以保守、安全又傳統的回答為重!如此,就算所答的內容拿不了高分,至少還能保住基本盤。比起創新,甚至批判式(Critical Thinking)回答所可能爆發的風險與傷害,保守作答絕對要划算得太多、太多了!
筆者去年第一次報考教程時就曾有過極其慘痛的經驗!
2012 年教程口試之前,筆者在計算過錄取率後,因自忖筆試成績已達安全門檻,滿擬此次必可一試中第;熟料,口試的結果,竟只得到22.825的T分數,離譜地遠遠低於50的平均數。
倘若扣除進、退場的時間,10分鐘的口試裡,兩名考生約略只有不到5分鐘的時間作答。何以光憑5分鐘就可以如此否定一位學生!?不論是禮貌、穿著、回答時的態度等等,筆者橫豎實在想不出當時究竟犯了什麼樣致命的錯誤。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筆者決定親自走訪師培中心的每一位教授。此次訪談所得的重點,將條例整理於稍後的內容中。
訪談結果,據當時面試的教授表示,即便我所展露出的幽默速記教學技巧令其印象深刻,但我針砭教育現況與制度的觀點,讓他跟另一位時任明星高中校長的考官覺得,倘若我進入教育界,會是一個相當難以管理的教師。
是的,難以管理!
難以管理!?
難以管理?
在不到5分鐘的談話中,面試官就對筆者下了如此的評語。
然而,筆者親訪其他教授時,同一套說詞卻獲得種種不同的評價。有的人很認同;有人則表示至少會有平均數。而蘇素美教授甚至認為,有鑒於不同面試官難免存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左的理念與觀點,為避免主觀視事,口試結果應當只設為基本門檻,而毋須列入計分。
親自採訪所有能夠撥冗與筆者見面的教授後,筆者只能自認:第一,筆試分數拿得不夠高,以致於必須無奈地將命運交付在口試上。第二,德、業的修持不夠,考取的條件還不具足。
2012 年的教程冒險之旅,就此劃下句點。
原本一度感到灰心,甚至不打算再報考教程了。然而,人生總是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抵不上情話。新學期,有個甫進碩士班一個多月的可愛學妹遇見了心儀的對象,且勇敢地告白了!而她所猛烈轟炸的幸運兒,正是區區在下。自此,在生涯規劃上,一切又重新開始。
2013 年教程招生說明會前夕,跌跌撞撞,曲曲折折,九彎十八拐後,我又重新繞回了備考教程的航道上,也因而孕育了這篇分享文。
總之,關於面試,筆者在此誠摯而強烈地建議:不論您有多麼不認同現行政策、體制或教育現況,千萬莫針砭,尤其忌批判!
口試,保守;保本!
最後,雖然以筆者今年的筆試成績,即便口試T分數只有10分也穩上,但仍針對可能的提問進行了一翻演練(尤其考前一天,睡前模擬,效果好!)。建議有志報考者,在進入複試名單之後,宜針對可能的口試問題先行模擬作答,實地演練。如自我介紹、報考教程的原因、對於日後修讀教育學程的規劃、教學理念、班級經營、雙峰現象、差異化教學以及當前的教育時事等。其中,特別要注意的是,因為每位考生實際的作答時間不到5分鐘;筆者建議,模擬每項議題的回答時,長度不宜超過1.5分鐘,如此可讓面試官多問幾題,以避免因答題樣本數過少而發生以偏概全因而落榜的憾事!這點也是師培中心涂金堂教授的建議,筆者此次口試即深受其惠!
切記:有練,有差!
希望所有有緣讀到此文者,全數金榜題名!
Part II
師培中心群師訪談錄
一、申論題答題注意事項
金堂老師:
以條列式為佳,切勿長篇大論,而應條理分明。
1. 約略架構:
前言
主要內容(宜採條列式作答。標題「字數」應盡可能一致。)
(1)
(2)
(3)
.
.
.
結論(前言與結論應簡單扼要,有學者引言者更佳!)
2. 字體要清楚,切勿寫「草書」,但不必因字體而影響作答速度。
3. 足夠的量有時可彌補質的不足。
金堂老師還提供了一則申論題作答技巧參考資訊,即師資培育中心吳明隆老師所撰寫的教戰守則,筆者亦強力推薦:http://www.nknu.edu.tw/~ecp/exam/pen.htm
二、口試答題注意事項
師培群師訪談摘要
金堂老師:
1. 自介要展現個人優勢,家庭狀況可省略不提。
2. 針對問題,表達流暢。
3. 將答題時間控制在一分半左右,讓面試官有餘裕完成所有提問。
素美老師:
1. 針對自介時的個人背景提問。
2. 個人優勢。
3. 對最近所讀書籍的想法。
金雅老師:
1. 自介。
2. 人格特質之於教育工作。
3. 教育是團隊重要或個人重要?
Part III
高師英語碩士班考取教育學程優秀同學備考經驗談
首先,筆者由衷感謝大家的無私分享!.。. o(^▽^)o .。.
感恩娜娸、明縈、琬淳、寶儀、呂婕和元貞的詳盡傳授!O(∩_∩)O
謝謝人慈、國恩、佳宏學長、韻慧學姊與逸潔學姊的無私分享!V(^ε^)>
娜娸:
準備教程上我分為筆試和口試兩大部分:
筆試:
1. 教育科目:考古題(很重要)、全國法規網更新最新法規、教育部網站的時事,此外不懂的地方除了找書,也可以利用google。
2. 國文:大家大部分是推薦《搶救國文大作戰》,但我是做考古題,不懂得利用網路查。
作文方面,我是從高中課文中,準備一些優美的詞句,如果當天題目OK,就可以派上用場。
口試:
1. 時事新聞與法令,如12年國教。
2. 整理學長姐的口試題目,了解問題趨勢。
3. 回答問題時,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碰過的學生事件,以及自己或其他老師的處理方式,來表現對自己的專業,與對教育的熱誠。
4. 口試當天從進場到離場的時間,都要有老師的樣子。
大家加油囉!祝福大家!
明縈
教程考試,我會建議要用功準備考古題,即使是口試,其實有些題目也都與考古題的問答題有關,另外,對於最近受到關注的教育議題也需要準備(心態上要以如果我是老師會怎麼處理),而且就回答問題部份,需要緊扣老師、學校行政以及家長三方面的相互配合著手,以學生及發生的事件為核心關注學生的背景、環境,與家長聯繫與配合,還有相關處室例如訓導、輔導的進入、通報,還有老師對於該學生的輔導以及評估是否需要進行班級輔導,而未來則需持續觀察學生的狀況以及記錄,學務單位則留有備份。
以上的說明是想突顯出師生、親師、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見微知著,一個問題或是一個事件,彷彿就是社會的縮影,以這樣整體的圖像去關注一個孩子的發展,即使實際執行層面或多或少具有挑戰,也是值得的(個人映照出社群樣貌,社群也讓個體展現力量)!帶入這樣的圖像也帶著想成為老師的熱忱,考上教程絕不是困難的事!
就像三個傻瓜電影中所言:追求卓越,成就就自然而來,如果可以以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期勉自己」,這條路便不會這麼癲頗難行。
琬淳:
關於筆試方面,我除了學校的考古題之外,我還做了其他幾間學校的考古題,我覺得其實幫助還頗大的。
不過可以挑一兩間就好了,因為其實概念都差不多。
另外,口試方面,我認為條例式的回答重點且精簡的答案即可,而且既然是教程的考試,所以我想答案其實官方且傳統的答案,還是比較符合教授們的標準吧!
寶儀:
以線上的考古題為主,然後如果有錯,就上網搜尋相關的資料或答案。
還有搜尋了一下12年國教及當前的教育相關資訊。
然後我在圖書館借了教育概論來讀。
呂婕
準備國文以及教育科目時,我都是做歷屆的考古題為主,沒有另外看其他參考書。
教育科目的選項如果有不懂的會另外去查解釋,重複有出現的考題也會特別標起來。簡答題的部份會用列點式的寫下自己的回答。
口試有被問到選課規劃和教育時事的問題,所以事前了解修課/開課內容以及多關注現在教育時事也很有幫助。
人慈:
國文科目方面:複習高中、大學時的國文課程。
教育科目方面:熟練考古題並且勤閱教育時事。
國恩:
教育常識:考古題。
國文:主要就是高中國文。
佳宏學長:
準備口試要去思考應用在教學上的種種回答。
面試真地滿重要的,我同學就是因為這樣被刷下來。考官問她興趣是什麼,她說是上網還有逛街。
總之有時候不能太誠實。
要練習,準備口稿吧!
韻慧學姊:
考教程前把教育科目的考古題看一看;面試時,依據老師們的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
逸潔學姊:
我覺得作文或口試時,都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說明題目與自己的關係。例如我曾被問到考上教程後想修什麼科目?當時回答想修班級經營,因為在補習班看過一位英文老師的教學很有趣,可以讓不喜歡上課的學生自動自發地融入活動中,所以我覺得老師的教學方式會影響到班級的氣氛。
元貞(103學年度中等教程)
在考試兩三個月前,我跟朋友約定好一起準備,我們各自提供自己現有的資料,例如各校考古題,十二年國教等議題。我們約一兩週見面一次,看看對方寫的簡答題,是否符合格式(前言、列點、結論),是否夠充實。
教育方面的書籍我只看教育心裡學,不過許多朋友都看教育概論,應該或多或少都有幫助。高師大的考題近5年都做過,而其他師範大學的也有做。他校的考題在正式的考試都有出現兩三題,建議可以多做。
國文方面,我的準備方式是多閱讀有名人物的事蹟,如陳樹菊,以便寫作文時可以舉例或佐證。也讀了一些作文佳作,了解一些寫作技巧,如不要用太淺白的字、不要一字重複多次等。
面試方面,我有準備資料夾放一些獎狀和讀書計畫等,不過考官都沒有翻開過。有被問到的問題: 1. 自我介紹 2.你覺得國中生需具備什麼能力 3. 你對特色招生有什麼看法? 其他人有被問到的題目是: 現在少子化,為何還想當老師?我覺得應答方面儘量微笑有自信,語速、音量要適中,最好能切重要點,說明理由。雖然是兩個人面試,我覺得不用太搶先講,考官會輪流點,保持風度,表現好自己即可。(不過也有同學認為輸人不輸陣,一定要積極回答,非常有企圖心這樣。)
最後,筆者要再次誠摯感恩所有提供寶貴意見的師長與同學!
祝福大家平安順心!
2013,大暑。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96 學年度 ~ 101 學年度教育學程甄選教育常識科目重點整理
(敬請自行搭配歷屆考古題)
101 學年度
師鐸獎 --> 教職五年以上,現職學校滿一年
九年一貫社會、藝術、自然統合 --> 生活課程
教育優先區 --> 縮短差距,補救教學
中小學校長 --> 學校遴選
性善 --> 孟子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 亞里斯多德
霸凌 --> 長期、故意
男理工,女文組 --> 刻板印象
荀況:「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 境育
颱風決定是否停課 --> 地方縣市政府
學籍、編班 --> 教務處
《夢的解析》 --> 佛洛伊德
根據學生的性向與能力輔導 --> 選擇與分化
繁星計畫 --> 照顧弱勢,區域平衡。消弭地區因素。
明定教師的權利義務 --> 教師法
將「教育」二字連用:「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 孟子
西方孔子 --> 蘇格拉底
導生座談會 --> 至少2次
知識即是力量 --> 培根
發教師證書 --> 教育部
100 學年度
現正研擬103國小教師檢定加考 --> 數學
強迫入學條例 --> 六至十五歲
教育上的憲法 --> 教育基本法
實習 --> 半年
教檢門檻 --> 平均60分,沒有零分,沒有2科低於50
腦力激盪法 --> 創造思考能力
身教重於言教 --> 社會學習論
向班級發問 --> 發問,候答,再指名
教師資格檢定 --> 每年一次 (1報3考)
性平教育 --> 每學期4小時
標籤作用 --> 能力分班
三三三運動 --> 每週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心跳達130
以學生為教育中心 --> 人本
中輟生 --> 未經請假又未到校達3日以上
表揚教師 --> 師鐸獎
服務學習 --> 40小時
社會化最有效的方法 --> 教育
堅守例行性活動 --> 較無法成為一位反省性的教師
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 --> 成就測驗
最先接觸社會的團體 --> 家庭
教師能夠設身處地去站在學生立場 --> 同理心
快速掌握學生概況 --> 輔導紀錄
PR75 --> 贏過75%的學生
「一綱多本」的「綱」 --> 課程綱要
產婆術 --> 蘇格拉底
師生互動歷程、教師聲望與地位、學生次級文化等議題
--> 教育社會學
教師資格的取得是採用何種制度? --> 檢定制
99 學年度
學術單位、研究中心 --> 師培中心
先修完教育基礎和教育方法之後,才能實習
教檢單位 --> 國家教育研究院
教師檢定參照 --> 標準參照
愛與榜樣 --> 福祿貝爾(F. Froebel)
同時有國高中 --> 完全中學
補救教學 --> 攜手計畫
少子化 --> 減少師培
適合擔任教師類型 --> 社會型
義務教育法的對象 --> 國中小
大學的師資培育中心無法培育 --> 專科師資
國中每堂課 --> 45 分
98 學年度
本校師資培育中心的中等教育學程應修 --> 26
不是九年一貫 --> 民生教育、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校園3Q --> AQ、MQ、EQ
多元智慧理論 --> Gardner
教育即生活 --> 杜威(J. Dewey)
師資培育權責單位 --> 中等教育司
102年教師資格檢定及格率59.03%
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 --> TASA (Taiwan 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
量尺分數性質 --> 相對分數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強調 --> 環境
九年一貫國小英語課程幾年級開始 --> 小三
常態分班理念 --> 機會均等
「師資職前教育課程」-->
普通課程
教育專業課程
教育實習課程
專門課程
體罰 --> 嚴格禁止
PR值 --> 百分等級
「教育學程」的相關規定 --> 師資培育法
97 學年度
九年一貫課程包含幾個學習領域? --> 7領域6議題
中小學教師每年平均需至少參加進修 --> 18 小時
教學最終的目的 --> 青出於藍
普通班教師也修特殊教育是因應何種教育潮流 --> 融合教育
教師職務僧多粥少無關 --> 教檢取得容易
「註冊組」屬於 --> 教務處
特教預算 --> 5%
以實習教師之身分進行實習(錯!)
本校師資培育中心 --> 3類
森林小學 --> 兒童本位
96 學年度
協助偏遠地區學童 --> 史懷哲計畫
教檢四個考試科目中屬於共同科目 --> 國文、教育原理與制度
青少年發展出獨特的語彙與價值觀 --> 次級文化
教會釣魚的方法著重 --> 學習策略
活力1000 --> 藝術人文
九年一貫落差最大 --> 數學
因應一綱多本的批評 --> 出版部編本
「揠苗助長」是指那個因素的重要性? --> 成熟
全文終
—— 雪風書齋 ~ 型正院宅男署 ——
(文字創作,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