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語西化 名詞化、被動式亂用

2011/06/07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台師大國語教學中心主任周中天表示,很多人講話時贅加「的動作」,應該是受到英文語法「名詞化」的影響,而且不只是台灣,大陸人用得更多,例如「取得重大的成就」、「做出具體的貢獻」或「起到了一個巨大的作用」等。

周中天指出,傳統中式語法說「他貢獻很大」,但是按英文語法,則成了「他做出很大的貢獻」。中式語法說「他來台灣訪問三天」,但現在媒體也常常寫成「他來台灣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

周中文觀察,受到西方語法影響,不少青年學生也常錯用被動語態,如「我被他請客了」,就連大人也常說「我並沒有被告知」,但其實只要說「我沒聽說」就可以了。中文的被動語態用得比較少,且多為負面,如「被打」、「被偷」、「被陷害」等。

國立陽明高中老師洪美雀也說,現在學生常常錯用被動語態,如「我被告白了」或「我被挨罵了」。

在冗字贅詞部分,周中天表示,常見的有「基本上」、「所謂的」,如「基本上,台灣是個海島」,但不管基本不基本,台灣就是個海島;而「所謂的」則有質疑的意思,如「所謂的」專家,但也有人不論講到什麼都加「所謂的」。

台北市明湖國中老師施教麟說,學生常用「出乎意料之外」,但並沒有「出乎意料之內」,所以只要說「出乎意料」或「意料之外」就可以了。常見的誤用及贅詞還有「必須一定」、「給他忘記」、「身心都俱疲」等;學生寫文章也常誤用「其實」,但「其實」後面接的應是相反的意思;還有學生用「三重否定」,如「不要去的不要不舉手」,把大家都攪暈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雪風 的頭像
    雪風

    雪風書齋:型正院宅男署

    雪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