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素食
雪風
佛教的戒條裡面只講到不殺生,並沒有說不吃肉。中國的佛教徒吃素,是因為植物雖有物命,但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等種種煩惱習氣,當然也不會萌生嗔恨報復之心。況且素食有助於植物的拓展與繁衍,所以是可以素食的。
佛陀在世時,出家人對於食物是隨緣方便,別人供養什麼就吃什麼,出家人要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別人就是給糞便,也無有分別。目前東南亞地區的出家人,仍保留「托缽」的乞食方式,是可以吃肉的,他們看到中國的出家人吃素,也頗覺奇怪。中國的出家人吃素,是起源於梁武帝的提倡與推廣,是故素食是中國佛教僅有,全世界其他文化的佛教徒並未禁絕肉食。梁武帝發起素食運動,善誘導之,當時的出家人首先響應,隨後在家同修也從善如流,因而中國佛教力行素食,傳揚至今。
佛在《戒經》上勸人吃肉吃三淨肉。什麼叫『三淨肉』?不見殺、不聞殺、不是為我而殺;看見動物被殺的慘況、聽見動物被殺時的哀號,或者動物無辜因你而死,你怎麼還忍心吃牠呢?這是為了保持我們的慈悲心。而托缽的出家人,施主給你的都可以吃,吃『三淨肉』。為何佛不直接禁止佛教徒吃肉呢?這其實是佛大慈大悲,為引領所有眾生學佛,具足大智慧的表現。因為沒有這樣的善巧方便,眾生不肯學佛啊!一俟眾生真正接觸,學佛之後,深入經教,自然解行相資,不食葷腥了。佛住世時,出家人是與人方便,如果佛要提倡素食,那麼每家施主都還得準備素食以應付托缽的出家眾,這是給施主增添麻煩,於傳法無益。
=============================================================
《地藏經講記》(取自淨空法師啟講於1998.5.28新加坡淨宗學會)
我們的業報身要維持生命,就必須飲食。動物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我們吃動物、吃植物都錯了。但是兩者比較,動物的情識比植物要明顯,也就是說,動物報復的意念比植物強很多倍。我們捨棄靈性大的,而取靈性較弱的植物,乃不得已而為之。戒經云:「清淨比丘不踏生草」,顯示出真正慈悲。如果有路可走,就要繞道而行,不可以踐踏青草。我們要有一顆對人、對事、對物真誠清淨的愛心。
佛教我們「食存五觀」,常存報恩之心。人與人之間有恩德,人與一切萬物都有恩德。我們每天修行,念佛誦經,斷惡修善,把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則是報恩。心地誠摯,仁義厚道,方與心性相應。
=============================================================
(版權所有。歡迎非營利大量流通!敬請註明出處,感恩!)
=============================================================
淺談素食
雪風
素食,實在講,固然造的殺業較小,但同樣是殺彼養己!
我們是為了生存、為了對眾生貢獻心力,不得已而選擇素食。
植物要長成至收割食用,也非一時立現,也不容易。所以不論素食、肉食,皆當常思善法,精進自省,不愧對供養自己的一飲一啄。惜福,造福。
素食是基於一切有情盡皆平等;眼下雖然軀殼各異,但多生多劫卻是神識不滅,再遇有期,是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佛法上講,植物有「見聞覺知」,道理就如同水結晶的實驗一樣;它們懂得人的意思,知道你喜歡它,知道你討厭它,它有這個感受。
然而,植物無心,不生瞋恚,不記怨恨。而且許多植物尚需依靠動物的食用來繁衍;所以,素食是不得已之中最好的選擇。
因此,佛永遠感恩一切;感恩所有動物、植物;感恩山河大地。
倘若素食者遇見肉食者,反而萌生素食高於肉食,人低我高的心態,則是徒增我慢;其初發的平等慈悲之心,已自闕漏。
學佛,學真誠、清靜、平等、慈悲;要真真誠、真清靜、真平等、真慈悲。
佛法,圓滿智慧的代稱而已。我們總是盡量修正心行,以期圓滿。
以下摘錄淨空老法師的講記
《地藏經講記》:
我們的業報身要維持生命,就必須飲食。動物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我們吃動物、吃植物都錯了。但是兩者比較,動物的情識比植物要明顯,也就是說,動物報復的意念比植物強很多倍。我們捨棄靈性大的,而取靈性較弱的植物,乃不得已而為之。戒經云:「清淨比丘不踏生草」,顯示出真正慈悲。如果有路可走,就要繞道而行,不可以踐踏青草。我們要有一顆對人、對事、對物真誠清淨的愛心。
佛教我們「食存五觀」,常存報恩之心。人與人之間有恩德,人與一切萬物都有恩德。我們每天修行,念佛誦經,斷惡修善,把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則是報恩。心地誠摯,仁義厚道,方與心性相應。
(版權所有。歡迎非營利大量流通!敬請註明出處,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