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5

一、布迪爾(P. Bourdieu)以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的概念來分析社會階級與學習表現之間的關係,他認為文化資本主要有三種形式,試說明這三種文化資本的形式(3分)及其特質(7分)。

本題說明如下:

1. 內化形式 embodied state:內化於個人的長久稟性。

2. 客觀化形式 objectified sate:物質文化資本,如藝術品。

3. 制度化形式 institutionalized state:由合法制度所形成的各種頭銜、學位等。

KEY --> 客觀、制度、內化 (客制化)


補充:94 社會階級如何影響子女的教育成就?

社會階級(社會階層),乃社會有價、稀有資源,如名氣、財富等,分配不均而形成之社會層級。其影響如下:

(1) 文化資本方面:高社會階級家庭具文化優勢,使子女更易銜接優勢文化。
(2) 經濟資本方面:高階家庭富有優渥經濟條件,使子女享有豐富教育資源。
(3) 社會資本方面:高階者廣結有力人脈,使子女獲有更多學習、發展機會。

KEY --> 文化社經


二、什麼是弗雷勒 P. Freire 所說的「囤積式教育 banking education」(4分)?什麼又是他所講的「提問式教育 problem-posing education」(4分)?這兩種教育類型對於教師與學生角色的看法有何差異(2分)?

本題說明如下:

1. 囤積式教育:教師如在銀行存錢般,單向囤積知識給學生。

2. 提問式教育:師生以問題為核心,雙向溝通,教學相長。

3. 前者以教師為灌輸知識的主體,學生則為被動聆聽之客體;後者則重對話交流,師生互為教學活動之主體。

KEY -->

囤積式教育--銀行存錢,單向囤積

提問式教育--問題核心,教學相長


三、教育部於2014年11月公布我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本課程綱要的願景為何?其總體課程目標為何?試述之。

1. 願景: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

2. 總體課程目標:(1) 啟發生命潛能 (2) 陶養生活知能 (3) 促進生涯發展 (4) 涵育公民責任

KEY -->

願景--成適終生

目標--公民活命生涯


四、試說明社會學習論的基本觀點(4分),並用此理論舉出三項論點,說明學校公告閱讀小學士、小碩士、小博士的做法,對該校學生的教育意義(6分)。

1. 班杜拉 A. Bandura 社會學習論主張學習乃個人於社會情境中觀察、模仿楷模行為之歷程。其包含四個階段:

(1) 注意階段:注意觀察楷模行為之特徵,並理解其義。

(2) 保留階段:將注意觀察到的楷模行為保留於記憶中。

(3) 再生階段:能仿效、再現保留於記憶中的楷模行為。

(4) 動機階段:能適時展現經觀察、模仿而習得之行為。

KEY --> 注保再動


2. 校方此舉的教育意義:

(1) 和校長合照具吸引注意之功。

(2) 公開頒獎可收楷模學習之效。

(3) 致贈獎品有助強化行為動機。


104

一、王老師覺得學生很調皮,上課時常搗蛋。例如:今天上課時,他轉身寫黑板,小雄投擲紙飛機,讓全班哄堂大笑。如果你是王老師,列舉兩種可能的處理策略(6分),並說明其理論依據(4分)。

1. 處理策略:

(1) 教師可無視該生之脫序行為,照常上課,使其無法獲得預期中的回饋反應,以消弱其不當表現。
(2) 教師可責罰該生之脫序行為,令其罰站,再告知惟有行為合宜後方可坐下,以矯正其不當表現。

2. 理論依據:

行為主義主張學習乃刺激和反應間之連結歷程,強調透過增強、消弱、辨別、類化等制約作用達成目標行為之習得。以上作法即為負增強及消弱原則。

--> 代表人物:古典制約--巴夫洛夫 I. Pavlov/操作制約(工具制約)--史金納 B. F. Skinner/嘗試錯誤學習--E. L. Throndike

ANS 2 處理策略:

教師可陳述自己對其該生不當行為的感受,並告知其脫序表現有損其他同學的上課權益,且全程避免責備性質的用語。

理論依據:依據 Gordon 教師效能訓練模式之 I-Message 策略,主張教師處理問題時,應:(1) 表達自身感受。(2) 陳述具體後果。(3) 避免責備式描述。

KEY --> Gordon 教師效能訓練模式之 I-Message 策略:1. 表達感受 2. 陳述後果 3. 避免責備 --> 感果述

詳見:志光出版社,陳沁、黃天主編。課程與教學。第七章。


二、試說明族群偏見(ethnic prejudice)的意涵(4分),並列舉出三個課程教材中族群偏見的例子(6分)。

1. 偏見,乃個人對於特定他人或族群所抱持之預設觀點及立場,常流於以偏概全,甚至違反事實。

2. 課程教材中的例子:

(1) 刻板印象
(2) 語文偏見
(3) 消失不見


補充:教科書中常見的偏見有幾種類型:消失不見(invisibility)、刻板印象(stereotyping)、過濾和不均衡(selectivity&imbalance)、不符事實(unreality)、零碎片段(fragmentation&isolation)、語文偏見(linguistic bias)。

詳見:志光出版社,陳沁、黃天主編。課程與教學。第八章。


三、有效的班級經營必須了解影響班級行為的因素,試簡述影響班級行為的因素並予以分類。

影響因素:

1. 個人因素:如師生之人格特質、家長之教育態度等。

2. 環境因素:如座位安排、空間佈置等。

3. 社會因素:如班級團體、師生互動等。

4. 教育因素:如教師教法、教學活動等。

教師惟有充分了解影響班級行為的因素,並適時調整班級經營策略,方能有效輔導,強化學生之正向行為,助其達致全人發展。

KEY --> 詳見:志光出版社,陳沁、黃天主編。課程與教學。第七章。


四、山茶國中正推廣翻轉教學,數學課堂上,老師簡要說明今日上課的主題要點與問題後,學生就分組聚在一起,開始運算並相互討論。最後,在老師從旁輔導與協助下,推演出公式。有別於過去填鴨式教學,課堂上學生說得比老師還要多,數學不再是「背多分」,學生並對老師預告的下次相關主題躍躍欲試。杜威 J. Dewey 認為理想思維是「反省性思維」,在教學上重視的原則有目標性、主動性、完整性以及繼續性。試指出山茶國中的數學翻轉教學,如何彰顯杜威這四項教學原則。

1. 目標性:杜威認為反省思維須具明確目標。上述教師所做之主題要點說明即合乎此原則。

2. 主動性:杜威提倡問題教學法,以引起學習動機,利於主動學習。上述教師所做之問題說明即合乎此原則。

3. 完整性:徹底驗證所學,即反省思惟之完整性。上述學子在教師的輔導協助下推演出完整公式,即合乎此原則。

4. 繼續性:在兼具目標性、主動性及完整性後,反省思維即得以延續,並進而有所提升。而上述學子對下次相關主題躍躍欲試的結果,即合乎繼續性。

KEY --> 繼目完主(積木丸子)

詳見:志光出版社,陳沁、黃天主編。課程與教學。第八章。


補充:

杜威「反省性思維」:

1. 目標性:杜威認為反省思維須具明確目標。

2. 主動性:杜威提倡問題教學法,以引起主動學習動機。

3. 完整性:徹底驗證所學,即反省思惟之完整性。

4. 繼續性:在兼具目標性、主動性及完整性後,反省思維即得以延續,並進而提升。


103

一、試列舉兩項形成中小學學校文化的內涵(4分),並針對此兩項說明如何因應,以形成優質學校文化、發揮教育功能(6分)。

學校文化,即學校組織成員之價值觀念、行為模式所形成的文化體系。

1. 學校文化內涵:

(1) 教師文化:教師具有教室自主、忠於同事與平凡規範之文化特質。

(2) 學生文化:不同階層學生具不同之文化,勞工階級使用抑制型語言;中上階級使用精密型語言。

2. 因應之道:

(1) 以教師為中心,完善行政支援系統,建立教育夥伴關係,強化親師合作。

(2) 以學生為主體,落實適性教學理念,建構多元評量體系,發展全人教育。


補充:學校文化 --> 95 問答二

學校文化的定義:即學校組織成員之價值觀念、行為模式所形成的文化體系。

學校文化的內涵:

1. 教師文化:教師具有教室自主、忠於同事與平凡規範之文化特質。

2. 學生文化:不同階層學生具不同文化,勞工階級使用抑制型語言;中上階級使用精密型語言。

3. 行政文化:學校組織具科層體制和學術機構間之和諧或衝突交互作用,其中以校長的理念、作為影響最大。

4. 精神文化:即傳統儀式、典章制度等文化,如升旗、週會、運動會、園遊會、迎新活動、畢業典禮及謝師宴等。

5. 物質文化:即學校之環境風貌、設施佈建等,具潛移默化功效之文化。

6. 社區文化:即學校所處之社區型態、地方特色等文化。

KEY --> 師生校長物社精


學校文化的特質:

1. 學校文化是一種次級文化:學校因其特殊的組成份子與功能,形成具有獨特性的次級文化。

2. 學校文化是一種綜合性文化:學校文化一方面包括了世代間的文化,另一方面,又包括了校外與校內文化,因而是一種綜合性的文化。

3. 學校文化是一種統整、對立互見的文化:教師與學生間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與內在期望都不可能一致,有時不免產生衝突與對立,所以要改造組織文化,價值信念是最深層也是最難改變的地方。

4. 學校文化是一種積極、消極功能兼具的文化:學校文化中有些積極功能有助於教育工作的進行;但是也有些一步達成教育目的的因素所在。

5. 學校文化是一種可以有意安排或引導發展方向的文化:學校中的惡質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等的發展都可以加以設計引導,以符合教育的需求。

KEY --> 1. 次級 2. 綜合 3. 統整、對立互見 4. 積極、消極兼具 5. 引導發展


二、教育計畫是學校一切活動之本,近年來,不少學校以PDCA作為推動校務評鑑的自我評核流程。試問 PDCA 四個字母各代表何種意義(4分)?並說明其實施步驟(6分)。

1. P:Plan 計畫;D:Do 執行;C:Check 檢討;A:Action 行動

2.
(1) 計畫:制定計畫,立定明確目標。
(2) 執行:執行計畫,收集必要訊息。
(3) 檢討:檢討訊息,提出改善方案。
(4) 行動:總結結果,強化成功經驗,記取失敗教訓。


三、我國自2006年「教育基本法」納入「零體罰」的規定後,從此學校教育便不再允許有體罰的情形,惟因懲罰與體罰的分際尚未明確,可能導致教師在輔導管教時動輒 得咎,不敢施以懲罰。
(1)懲罰的人性預設有所謂「惡因說」、「病因說」,試說明此二者的意涵?(4分)
(2)「懲戒性懲罰」與「感化性懲罰」各根據前述何種人性預設?(2分)
(3)說明「懲戒性懲罰」與「感化性懲罰」的實際作法各為何?(4分)

1.
(1) 惡因說:主張偏差行為源於邪惡的本性。
(2) 病因說:主張偏差行為源於身心的疾病。

2.
(1) 懲戒性懲罰依據惡因說。
(2) 感化性懲罰依據病因說。

3.
(1) 懲戒性懲罰,重在嚇阻,如懲一儆百,呈漣漪效應之懲罰效果。
(2) 感化性懲罰,重在補救,如勞服銷過,具改過遷善之教育意義。

補充:

報應性懲罰:基於因果報應的觀念,如以牙還牙。

恕道性懲罰:基於分配正義之原則,如以不同方式處理犯下同一過錯的不同年級學生。


四、李老師新接一個班級,為了瞭解學生的自我統合發展情形,他利用班會請同學自我 介紹。小生說:「家裡是醫生世家,我不需要想太多,將來念醫學院就對了。」小菁則說:「我現在的生活很好,爸媽會安排一切,不必去想未來自己要做什麼。」

(1)依據馬西亞(J. Marcia)的自我統合觀點,說明小生與小菁目前的自我統合發展型態。(4分)
(2)舉出三種一般老師可以用來協助學生自我統合發展的具體策略。(6分)

1. 上述學生之統合型態如下:
(1) 小生:迷失型,不曾思考未來,迷失自我,隨波逐流。
(2) 小菁:早閉型,尚未經歷統合危機,未來依長輩決定。

2. 協助策略如下:
(1) 強化親師合作,建立完整的輔導網路。
(2) 增加職業參訪,協助其探索不同職業。
(3) 加強生涯輔導,協助其發展定向統合。

KEY --> 親職生涯


補充:

馬西亞自我統合觀點:

早閉型:未曾經歷統合危機,未來只依循長輩決定。
迷失型:不曾思考未來方向,迷失自我,隨波逐流。
定向型:已經歷統合危機,自我追尋臻於自主定向。
未定型:正處於統合危機,自我追尋尚未自主定向。
其中,僅定向型為成功統合,其餘皆屬於失敗統合。

KEY --> 早失定位(朝食定位)


102

一、何謂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4分)?教師要如何教導學生運用後設認知進行閱讀 (6分)?

1. 後設認知,包含後設認知知識及後設認知技能,乃個人對自身認知歷程之認知,能掌控所學,進而支配所學,解決問題。

2. 教師可採 T. Staton 的 PQRST 法 (preview, question, read, state, test):
(1) 請學生預覽教材,並提出問題。
(2) 協助其依問題閱讀,並摘要之。
(3) 要求其以書面或口頭詳述所學。
(4) 進行多元評量,提出正向回饋。

KEY --> P 預覽教材 Q 提出問題 R 閱讀摘要 S 詳述所學 T 評量回饋 --> 難題要學會


二、何謂鏡中自我(5分)?並舉例說明教師如何因應學生的自我形象,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5分)。

1. Cooley 之鏡中自我,主張他人對個人之反應即為其形成自我概念的一面鏡子,並據以調整自我,以符合理想期待。

2. 教師可採策略如下:
(1) 強化同儕支持,利其形塑自我。
(2) 採取適性教學,令其展現自我。
(3) 創造成功機會,助其實現自我。


三、試分別說明實用主義與存在主義的教育理念(6分),並陳述這兩種教育理念在教師角色上的相同點(4分)。

1. 實用主義主張「知行合一」、「教育即生長」之理念,並強調:
(1) 以學生為中心,引起主動學習動機。
(2) 以實用為價值,培養生活適應能力。
(3) 以經驗為脈絡,促進其重組及改造。

2. 存在主義主張知、行、情、意之全人教育,並強調:
(1) 以自我存在價值為追尋,透過遊戲參與展現自我。
(2) 以「我-汝」關係為原則,師生為平等學習主體。
(3) 以「焦慮的理解」為基礎,培養對生活的責任感。

2. 相同點:
(1) 皆呈現「我-汝」之關係,師生互為學習主體。
(2) 皆鼓勵學習活動之參與。
(3) 皆注重教材和生活經驗之銜接。

KEY -->

實用主義 --> 生長學實驗

存在主義 --> 泉仁在乳交

教師角色上的相同點 --> 乳活精


四、試列舉「學習型組織」內涵中的五項重點。

Peter Senge 所提之「學習型組織」內涵如下:
1. 超越自我
2. 改善心智模式
3. 系統思考
4. 團隊學習
5. 建立共同願景

KEY --> 超越心魔系願團


101

一、小明認為自己沒有數學頭腦,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學好數學,所以不願花時間在數學學習上。試提出五項具體策略,以協助像小明這樣的學生提升其學習動機。

可行策略如下:

1. 建立正向歸因,促其積極學習。
2. 創造成功機會,增長高峰經驗。
3. 實施多元評量,給予正向回饋。
4. 採取適性教學,助其展現自我。
5. 發展合作學習,強化同儕支持。

KEY --> 歸功量性合作


二、試分別說明贊助性流動(sponsored mobility)和競爭性流動(contest mobility)的意涵(6分)及相應的實際教育措施(4分)。

本題說明如下:
1.
(1) 贊助性流動:重菁英培育,早期分化,教育機會取決於審核推薦。
(2) 競爭性流動:重潛能發展,延緩分化,教育機會取決於市場競爭。

2.
(1) 贊助性流動:英國雙軌制。
(2) 競爭性流動:我國大學多元入學方案。


補充:94 一

學校制度之類型可分為單軌制(one-track system)與多軌制(multiple-track system)兩種。請說明單軌制與多軌制之特色為何?(4分) 並進一步分析其利弊得失。(6分)

1. 兩者特色:

(1) 單軌制:連續性之教育制度,延緩分流,學生可依自身意願完成教育,如美國。

(2) 多軌制:多種學校制度並行,早期分流,以供不同受教對象完成教育,如德國。

2. 兩者利弊:

(1) 單軌制:延緩分流有利學生適性發展,符合教育機會平等原則。缺點在政府財政負擔龐大,資源分配缺乏彈性。

(2) 多軌制:政府財政負擔較輕,資源可彈性運用。缺點在早期分流使學生難以適性發展,甚至形成社會再製。


三、崇尚存在主義思想家布伯(M. Buber)之《吾與汝》(I and Thou)理念的教師,在教學上會有哪些主張?試提出五項說明之。

1. 存在主義主張知、行、情、意之全人教育。
2. 以自我存在價值為追尋,透過遊戲參與展現自我。
3. 以「我-汝」關係為原則,師生為平等學習主體。
4. 以「焦慮的理解」為基礎,培養對生活的責任感。
5. 重生命教育、情緒教育、人文、藝術及音樂等學科。


四、試簡述轉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的二項行為層面。

轉型領導含五個行為層面:

個別關懷:指領導者能關懷個別成員,予以適時協助。
激勵鼓舞:指領導者能激勵組織成員,鼓舞團隊士氣。
魅力影響:指領導者能發揮個人魅力,令人推崇仿效。
開創願景:指領導者能謀劃發展方向,開創未來願景。
啟發才智:指領導者能營造創新思惟環境,啟發成員。

KEY --> 關激魅景智 (關機沒精子)

補充:

轉型領導,即領導者基於人性化思維,能透過魅力影響、激勵鼓舞、個別關懷、啟發才智及開創願景等行為層面,轉型組織成員之價值認知,啟發其潛能,以達組織革新及永續發展之領導統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